有感当我第一次读到“恐弱”这个词时,就像一名久聋者被雷声惊醒。所谓“恐弱 ”,简单来说就是不愿承认自己是受害者的一种心理。在《“AV”女演员的社会学》中铃木凉美以旁观者的立场叙事,但实际上她是当事人,由此来看铃木凉美似乎也是“恐弱”的。
  这种“恐弱”的心里从何而来?我想是那些在社会背后、为了方便管理我们的“人”定下的“规矩”。他们划清了对与不对的边界,划清了高等与低等的边界,划清了纯洁与污秽的边界……不得不说,这种定义实在是太片面了,这导致我们害怕或厌恶触及一些领域。文中提到铃木凉美的AV过往被恶意曝光、“夜班”这两个字似乎本身就充满了耻辱。为什么?因为我们以出卖身体为耻。说实话,我一开始看到两位老师对性工作者如此包容,心中充满了惊愕,她们的每一句话“仿佛都在我的活法上打了一个问号”。因为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让我们觉得她们是肮脏的,可是若非生活所迫,谁有愿意踏入那片沼泽,“将身体和灵魂扔进阴沟里”呢?可悲的是,当她们踏入那片沼泽之后,她们就被剥夺了发声权。假使她们宣称自己是社会资源分配不均的受害者,又有谁会去关心她们?恐怕反而会招来唾弃吧。因此她们放弃了发声,放弃了为自己辩解,因为她们清楚自己抵不过“规章制度”,抵不过那些让“规章制度”与自己结合的人。所以她们抗拒被称作是受害者,这反而会给她们带来更多的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