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充满力量与伤痛的书。
我第一次了解到伊藤的事件是在网络上,当时的第一印象是「竟然有日本人英语说得这么标准」,看书时才了解到,她的高中与大学学业都是独自借宿在美国完成的。
伊藤诗织一直是一个很顽强与倔强的人,她从小似乎就有这一股冲劲。不太富裕的家庭本供应不起她的留学费用,她就硬着头皮在国外打工挣钱供自己读书。正是在美的时间里,她认识了山口敬之——那个无耻恶毒的强奸犯。
到最后山口也没有被处刑,没有受到任何法律的制裁,只因他有颇高的政治地位。伊藤在书里写道:“为了和这个国家的法律与体制一战再战,期间,我只能把伤痕累累的一颗心丢在一边不加照管。”她回忆当时的报警与无数次申诉后的证词就像二次强奸,要把最不堪回首的伤口揭了再揭,一次又一次的复述就像盐霜,一层又一层地覆盖。但她甚至不愿意去尝试减少PTSD的发作:假如痛苦能通过特殊的手法来减轻,那么一直以来自己对性侵问题抱有的危机感,岂非也会随之变得淡薄呢?
她疗愈痛苦的方式就是揭露痛苦,不是埋怨、不是痛恨,她甚至没有愤怒。在自己召开的记者发布会现场,她不像惯常的受害者那样穿着一身肃穆的黑色,她用柔软的自身传递坚硬的选择:没有什么「受害人」该有的样子,只有施暴者应当受到的惩罚。
调查结果显示,女性在成长过程中受到性骚扰的经历高达87%,并且有很多是发生在青少年时期。这个年纪的女孩子正处于发育阶段,很大一部分都以第二性征的凸现为耻,因此受到「窥探」、「咸猪手」甚至是「侮辱」后,她们也不愿意发声。小学的时候我肥得像头猪,在学习班的人群熙攘中,我只是站在那,猛地发觉有一只手从我臀部掠过。我以为是我感觉错了,直到后来有个男孩子跑过来,带着善意偷偷告诉我:刚刚那个男生经过的时候摸了你的屁股。那时的我又丑又胖,有谁还能说遭遇性骚扰是「打扮」的问题呢?
在书里还写到一个统计,瑞典的强奸案在每十万人中就发生58.5件,这并不是因为他的治安混乱,恰是因为其于警察系统内对该方面的管理更给受害者敢于报警的环境。中国不在统计表内,究竟是因为管理得当,还是其他原因呢?
「沉默并不会换来安稳」,「没有say yes就等于不同意」。希望更多的女性同胞免受侵害,「相信自己、相信真相」。
Me Too,WE TO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