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比煎熬地读完了,写这篇书评就是希望不要再有人和我一样为了这本莫名其妙的书浪费时间了……总之就是失望,非常失望。虽然读盗版PDF是我不对,但是即使如此也没法昧着良心打高星。
老实说我是个对经济类内容和数字之类的都完全不敏感、也兴趣不大的人,但是又觉得已经这个年龄了多少也应该去了解一下了,不能总是稀里糊涂的,所以才选了这本,想着“如果是以自己追过的偶像组合为讲解媒介的话大概能比较容易读下去吧”。结果读下去的感想只是我虽然不懂经济学,但是作者也肯定不懂AKB48。
首先从内容来说,我认为这本书毫无疑问是“跑题”的。从标题来看,这本书的主体毫无疑问是“AKB48”和“经济学”。至于“格子裙”,稍微了解一些48 Group的人都会很轻易地想到她们的公演服装和代表性的红色格子裙(某种意义上也代表了大多数48 Group年龄层的女高中生,也就是所谓的JK的制服裙花纹),所以也是AKB48这个团体的象征和模式的指代。
所以我在翻开这本书之前,期待能够知道的内容是,“AKB48身上能够体现出什么经济学原理”“AKB48及其运营模式是如何推进的,对经济方面起到了怎样的影响”“AKB48是否走出了一条创新的、但有借鉴意义的经济模式”。
而本书可以说是完全不含上述内容。不管是经济学还是AKB48,都淹没在长篇累牍的与标题基本无关的东拉西扯中,说得上是让人乘兴而来败兴而归。连翻翻48 Group全盛时期的Oricon吧开贴对喷都更有参考意义。
当然,这本书写于2010年,我所读的台版出版于2013年,而我是在十年后的2023年才读完的。作者在书中所展望的一些情况,不管是积极的还是负面的,在我的年代看来都是已成定局,肯定也对我的阅读体验造成了一定影响。
比如说作者在书中盛赞的、认为其毕业后也能在娱乐圈做得很成功的松井珠理奈后来恶评不断、如今长期休养,甚至于看到2010年还被作者称为“高级时尚领军人物”的篠田麻里子会联想到其最近正惨遭文春炮,作为当时的粉丝不得不说还有些唏嘘……
但是,尽管如此,2010年可以说正是AKB48正在向鼎盛期爬坡的全面上升期,作者对其当时情况的论述却少得可怜。他大量将AKB48与秋元康过去制作过的小猫今日金价俱乐部、日本的另一女子偶像团体早安少女组。甚至相扑力士和终身雇用制的日本传统企业做对比,却对自己挂在标题的AKB48自身一直绕着圈子不肯详说,而是不停找出她们与自己所熟知的一些老牌偶像组合、社会组织的异同之处,恰恰是他对这个组合根本了解不深的体现。
事实上,也正如他自己在书中所说,他甚至连AKB48里的一些成员形象和面向粉丝群体等也是刚刚开始了解的,所知道的也不过就是“不动的7人”和柏木由纪、秋元才加、大堀惠和W松井等人而已,所列举的也是不需要了解AKB48的人随便在互联网上检索一下就能知道的“名场面”“名梗”。明明只有这点了解,却要以这个组合为媒介写一本“具有社会意义”的专著,能拿出好的结果就怪了。
更不用提作者在全文中还充满了中年“成功人士”特有的那种处处体现出来自己却浑然不觉(又或者根本觉得无所谓)的傲慢——我是事业有成、有编辑和节目来约稿的大学教授兼经济学家,自然有资格对你们这些生活无望的御宅族和不知道能蹦跶几天的吃青春饭的少女偶像品头论足。对当时的韩流热更是极尽嘲讽,甚至直呼裴勇俊的粉丝为“大婶”,看得人可以说是非常不适。虽然我觉得到底是谁蹭谁的热度真的不好说。
尽管如此,这本书实际上的感觉如何呢?我想它肯定是没准备作为一本经济学著作出版的,因为虽然我不是学经济类专业的,但是我也写过很多篇大大小小的论文,这本书的取材在“国内外研究现状”部分就已经是毫无疑问的不合格的了。更何况其中还有很多仿佛学生写论文时写不出来了的时候凑字一般的车轱辘话。
而最后导出的结论也不过就是AKB48存在时间尚短,和之前的各类组织挺像,一切有待观望,日本经济其实也不能指望偶像业界繁荣来拉动,还是得靠日本银行来努力。一堆废话,也不知道这位先生到底在高贵个什么劲。
总之没必要浪费时间看这玩意儿了,还不如真的去看会儿AKB48唱歌跳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