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终于鼓起勇气读了南康白起的《我等你到35岁》,读完心里总是闷闷的。或许是从一开始就知道故事终以悲剧结局,总感觉文字间总笼着一层哀伤的雾:是尘埃落定后窥视斯人过往,知岁月静好将面对流言的刀。
从最初《恋人未定》的青年的俏皮张扬,到《浮生六记》日常随笔中小心翼翼的甜蜜和对柴米油盐平淡生活的美好憧憬、患得患失,或是得知爱人结婚的寂寞无助,都随南康投身湘江才子凋零化作一个“未完无续”。
最令我感触良多的,是南康写自己的随笔日记。显然他是在感情中心思更细腻的一方:“顶着丈夫和妻子的名号,不管爱不爱,天生的与别人不同。”他只是渴望一段岁月静好的时光,一方能容下他们现世安稳的小小房屋。而最终,那个曾说要跟他过一辈子的张先生,终是步入婚姻的殿堂。七年时间只得个落寞的收场。
“我不无辜,可是我也没有罪。我只不过是喜欢着一个人。”爱是自私的,南康矛盾着,最终还是对张先生讲,我等你到三十五岁。在他心里埋下种子,让他内疚,让他时时刻刻念着我的好。
我想张先生并不是没爱过南康,只是那时的他抵抗不住世俗的流言吧。局外人能风淡云轻的说:“人是活给自己的。”而人终究是群居的,总是会在意外界的声音的,只有身在其中的人才能切身体会吧。
“除了寂寞,他什么都没留下,想起以后也许还要这样过好多年,就使人觉得恐惧恐慌,所以会害怕,也许不可能坚持到三十五岁了。”南康在书中这样写。“我会等你到三十五岁,但是我永远都到不了三十五岁,所以我会永远等你。”二十八岁的南康在湘江投江自尽,只留下末篇一句“末完无续”已。
若说有谁错了,可到头来错的何尝不是他人的眼光呢?又有谁有罪呢?
也罢,斯人已逝,何堪回首!
愿使岁月静好,来世安稳。